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疾病检查 >> 正文

串烧50脑电图在危重症脑功能评价中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9-12-24 16:58:49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层出不穷,如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监测、脑组织氧张力监测,持续脑电监测等。这些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儿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和评估,而且不同的监测技术反映了脑功能活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正确理解各种监测方法的物理和生理学基础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疾病状态下全身和局部因素对脑功能的影响。对于合理解释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电图(EEG)是从头皮表面采集大脑皮层的综合电活动,是反映脑功能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敏感性高、时间分辨率高、无创、可长时间持续监测等优点。除常规EEG检查外,长程EEG监测在儿科的应用日益普遍。特别是数字化脑电技术的发展,使EEG仪器更加小型便携,因而得以在PICU、NICU等环境内应用,可对各种病因的危重患儿进行早期和持续EEG监测,以早期发现可逆性脑功能损伤并指导临床早期治疗。虽然在多数情况下EEG不具有病因特异性,但其可早期敏感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和脑损伤严重程度,对评价远期神经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1EEG对急性意识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急性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在全面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同时,及时进行EEG检查,可协助诊断或排除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脑炎或脑病。Firosh等报道例急诊EEG检查结果,62.1%的病例中EEG对临床诊断起到了辅助作用,包括癫痫持续状态(%)、缺氧性脑病(80.6%)、脑炎(42.9%)、代谢性脑病(37.4%)、急性脱髓鞘病变(25.9%)、脑死亡(%)等。

对急性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EEG持续癫痫样放电是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可靠的依据,包括失神持续状态及复杂部分性持续状态。此外,在全身惊厥发作后出现持续意识障碍时,EEG有助于寻找意识障碍的原因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当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结束后仍有非惊厥性持续状态或亚临床的惊厥发作状态时,EEG显示持续或间断的发作期放电,这种情况仍需维持抗惊厥治疗,预防惊厥复发和惊厥性脑损伤。

如发作结束后患儿在抗惊厥药物的作用下长时间持续昏睡,EEG显示睡眠纺锤波及慢波睡眠期图形,则不需要继续静脉给予大剂量抗惊厥药物。如存在原发性脑病或惊厥性脑损伤引起的持续昏迷状态,EEG多为持续弥漫性大慢波,伴或不伴散在的发作间期棘波、尖波发放,缺乏睡眠纺锤波及正常睡眠周期,此时若静脉给予安定类或其他抗惊厥药物后EEG及临床均无改善,那么临床应以处理原发性或继发性脑病为主,同时抗惊厥药物可给予维持量治疗。

在其他病因引起的昏迷,EEG多显示为弥漫性慢波,缺乏病因特异性。在儿科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在急性期昏迷时,EEG多显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活动,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病原学检测及神经影像学等综合分析才能确诊。但在临床过程符合病毒性脑炎的急性昏迷患儿,如EEG出现周期性复合波或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则高度提示为单纯疱疹病毒性旁炎。研究显示,在经PCR技术扩增出疱疹病毒的患儿中,病程早期EEG90%出现周期性放电。48h后敏感性降低。而在86%的患儿中,MRI的改变仅出现在起病48h以后。因而早期EEG的周期性复合波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高度提示意义HJ。

除疱疹病毒性脑炎外,各种周期性EEG图形可见于脑卒中(包括新生儿脑梗死)急性期及其他各种代谢或中毒性脑病,反映脑功能严重损伤。但周期性图形多为一过性改变,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随着临床病情的变化很快消失或演变为更严重的异常图形。

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等),EEG可比CT或MRI更早发现脑功能损伤,能在发生持续神经损伤之前超早期发现脑损伤。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但EEG对损伤的定位和定性则远不如神经影像学检查准确。

在临床上某些特殊状态下,患儿不易被唤醒,或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此时EEG有助于判断意识状态。总体来说,弥漫性δ波为主的慢波活动常提示有广泛性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损伤,此时患儿常处于昏迷状态。而当病变主要累及脑干、基底节、丘脑等部位时,EEG背景活动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如闭锁综合征等。如EEG有正常α波节律且对外界刺激有正常的α波阻滞反应,则高度提示为癔病(假性昏迷)或由精神性疾病引起的缄默状态。

2EEG对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一般来说,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EEG对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大于诊断价值。早期识别脑功能恶化对防止进一步脑损伤非常重要,因此提倡对有脑损伤的危重患儿进行早期床旁持续EEG监测。对癫痢持续状态患,可在EEG监测下静脉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及时终止发作,防止惊厥性脑损伤。EEG对预后的判断主要根据急性期EEG异常程度、持续时间及变化趋势。临床医师需要结合病因进行具体分析。

就损伤程度而言,在各种病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脑损伤时,随着脑功能的恶化,EEG一般依次呈现出以下变化过程:α波为主,少量θ波活动→θ波为主,少量δ波活动→高波幅节律或无节律性δ波活动→弥漫性低波幅δ波活动→低电压或暴发抑制→电静息。临床可根据EEG的慢波化程度和电压来判断当前的脑功能状态或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其中低电压和电静息表明大脑皮层功能已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在出现暴发抑制、低电压或电静息等严重EEG异常时,患儿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和严重异常EEG的持续时间。由镇静麻醉剂、中毒或代谢异常引起的EEG严重抑制,如能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常常是可逆的。而严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严重异常EEG背景活动多数表明预后不好。

如持续或系列EEG记录显示长时间持续严重EEG异常时,多数患儿预后不良,但病变急性期时短时间EEG异常的预后意义则不确定。Koenig等对心脏复苏后昏迷患儿的持续EEG监测研究显示,在发病最初24h的EEG由于受到麻醉剂或低温等因素的影响,预后判断结果往往不可靠。因此对急性脑损伤患儿的EEG,提倡早期持续监测并在一周内多次连续复查。

除慢波性异常外,昏迷状态下尚可出现一些少见的EEG图形,包括α昏迷、β昏迷及纺锤昏迷等。α昏迷的预后意义与病因有关,缺氧后α昏迷预后不好,73%的病例会出现意识始终无恢复直至死亡;药物中毒或代谢因素引起的α昏迷如不合并严重脑缺氧,多数可以恢复。纺锤型昏迷的患儿多数预后较好。不论慢波昏迷或其他形式的昏迷,脑电活动对声音或躯体感觉刺激的反应(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或一过性电压降低)是评价昏迷深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如反应缺失提示深度昏迷,预后不良。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编辑:格格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格格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点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赞赏

长按







































法国敏白灵
金牌白癜风专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dydq.com/jbjc/9709.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