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球结膜下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可以引起球结膜下出血。严格地说,结膜下出血只是症状,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极少能找到确切的病因。患者常只出现于一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患者多无自觉症状,由他人告之或照镜子时发现。个别患者伴有异物感。球结膜下出血初期呈鲜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棕黄色。一般7-12日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时,可沿眼球全周扩散。
常见病因:
球结膜血管属微循环部分,是全身唯一能在体外见到的微循环血管。异常球结膜下出血与全身疾病有关系,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肾病等全身疾病有关,另外剧咳、便秘、酒后常为其诱因。
1季节因素:秋冬气候干燥季节,咳嗽易致结膜下出血。春季花粉刺激、揉擦眼睛为常见因素。
2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在猛然用力、剧烈咳嗽、大便干燥或轻微揉碰眼睛时,都有可能引发眼部小血管的破裂出血。尤其是使用抗凝药物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3年龄因素:
40-60岁的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社会因素等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酒后、热浴即为其主要的诱发因素。
年轻人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中,过度用力,导致腹压急剧增高、血压骤然上升,对毛细血管产生强大压力,导致球结膜血管破裂出血。
原发性球结膜下出血易反复发作,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
1春秋季节预防干眼,患眼不适,可应用人工泪液治疗,切忌用手揉眼,以免造成人为的机械性损伤。
2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时,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避免医源性球结膜下出血。
3酒后不要选择洗桑拿解酒,因为酒精和热水均可使血管扩张,产生协同作用,导致球结膜下出血。还要避免染发剂、洗发剂对眼睛的刺激。
4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时,既要做好准备活动又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用力。
5合理调节营养结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血管硬化程度。
6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发生球结膜下出血,两天内要进行眼部冷敷,目的是止血,防止出血症状加重,同时针对病因治疗,一般经过7—12天,球结膜下出血基本就会被吸收,并且也不会给眼睛留下什么后遗症。
最后球结膜下出血还要与结膜充血相区别,后者会伴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主要由急性和慢性结膜炎引起,尤以急性结膜炎常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眼病”,医院治疗。结膜充血
赞赏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dydq.com/nbby/10273.html
《老友》专家门诊:我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双眼白眼珠常交替性发红,但无怕[详细]
刚刚出生的宝贝,身体十分娇嫩脆弱。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需要妈咪在[详细]
《老友》专家门诊:我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双眼白眼珠常交替性发红,但无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