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8个被家长打过,
有些孩子经常被打
新浪亲子频道曾做过一个“你打过孩子吗?”的小调查,超过名家长参与投票。结果,约80%的家长选择了“有时打,但不经常”、“偶尔打”;另外有13.4%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打”。对于“如何看待‘打孩子’的教育方式”,高达81.1%的家长认为“有时太不听话了就得打两下”;只有14%的家长认为“这对教育没有一点好处”。为什么有些家长相信
“打一顿”管用呢?
1
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器”、“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说法,在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中,都有一定市场。2
小时候被打,长大后不自觉打骂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在教育孩子时继承了“家风”,打骂也成了“教育”孩子的方式。3
忽略沟通,粗暴处理
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极少思考用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也有部分家长,会把自己在社会上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下意识地通过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打孩子,下手前请三思:孩子还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各处器官都脆弱,不小心很可能打出问题。即使再生气,
也别打孩子这些部位
1后脑勺
后脑勺分布着体力和智力发育神经系统,如果父母下手重了,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对智力也有影响。2
肚子
孩子的肚子,是五脏六腑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前面那个福建妈妈踹了孩子腹部两脚,最终导致孩子死亡。所以,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这里。3
后背
孩子的脊柱发育还不够健全,打孩子背部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脊椎损伤,甚至引起瘫痪。此外,后背身体内脏器官太多,重击下可能造成内伤。4
脸
有些家长喜欢扇耳光,但是打耳光容易损伤孩子耳朵及周围神经,引起听觉障碍。用力过猛,还可能让孩子出现短暂性或永久性耳鸣,甚至失聪。5
耳朵
揪耳朵容易导致耳膜受损。后果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耳内出血、疼痛、耳鸣、丧失听力。在耳根部的皮下,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揪耳朵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痛感,甚至晕厥。如果揪耳朵时没控制好力度,还可能伤到孩子脑部。6
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可以打屁股。但是如果下手重了,孩子的屁屁很可能会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干损伤而死亡。孩子有时候太让人生气了,
不打怎么管?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沟通无果,家长可以将“打”替换成别的惩罚方式,只要能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行:比如罚站、扣掉零食、没收心爱的东西、扣掉游戏时间。但要记住一点:如果要惩罚,最好是即时惩罚。也就是说,孩子刚犯错就惩罚。这样最能让他牢牢记住错哪儿了,能特别容易建立惩罚和错误行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低龄幼儿,Ta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秋后算账”效果不好。切记: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则,而不是为了发泄父母的坏情绪。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对待孩子犯错误时的处理方式。推荐阅读宝宝“抱着睡,放下就醒”?!用这招,已拯救了上万名月嫂
初秋降温,怎么给宝宝盖被子不着凉?记住这5点,百万月嫂都说好!
46天宝宝喝完母乳后死亡,致命死因各位爸妈都碰到过!
新生儿是多抱抱还是多躺着?
11个月宝宝当场身亡!家长就在旁边…带娃一眼也不能放松!别不当回事!这4件事,无论天气多热都别对孩子做,否则……产后恢复的正确顺序,你都知道吗?秋季断奶配套来啦!1-24个月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南!都说产后恢复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4个最佳恢复时期你抓住了吗?立秋过后,这5个时间点不要给娃洗澡,会降低免疫力!宝宝一岁内有8个猛长期,只要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再也不怕宝宝夜哭了医生发话了:宝宝这26个“怪现象”根本不是病,医院跑了!宝宝穿太多反而生病?宝宝最佳“穿衣公式”来了知识
10.母乳喂养越久越好?专家提醒:喂到这个年龄段最好!
11.宝宝入睡难,夜里总醒怎么办?每天推拿这4个穴位,一觉到天亮!
12.“跳楼前,她还想给孩子喂口奶”,压垮女人的不是离婚,不是出轨,而是......
13.夏天能给孩子吹空调吗?能让孩子光脚吗?你关心的这17个疑问,一次全说清楚!14.黄疸、湿疹、吐奶、眼屎、红臀、肠绞痛...新生儿十大问题一次讲清15.又一名宝宝铅中毒,竟是奶奶喂的!都说了这些东西小孩不能碰!16.立秋过后,宝宝“四暖一凉”的穿衣法则,你知道吗?
17.宝宝频繁夜醒到底因为啥?总结7大原因,宝宝睡眠问题逐个破解!
18.0-3岁婴儿抚触图片教程,增免疫、促消化、减哭闹!宝爸宝妈学起来!
19.
宝宝出生后第1年有哪些注意事项?月月不同,新手爸妈须知~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dydq.com/nbby/13059.html
熊孩子即使有一万种该打的理由,家长们也要记得:下手千万别太重,小心出人命[详细]
刚刚出生的宝贝,身体十分娇嫩脆弱。他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需要妈咪在[详细]
熊孩子即使有一万种该打的理由,家长们也要记得:下手千万别太重,小心出人命[详细]